SD-WAN: BIO介绍

AI会议笔记:

  • SD-WAN配置:详细讲解了SD-WAN配置的各个方面,包括BIO的定义、区域选择、拓扑结构、链路优先级和cross connect的使用。强调了BIO的重要性,并解释了如何根据IP地址段、应用、DNS和协议来配置BIO。

    • BIO定义:解释了BIO的定义,首先需要给BIO命名并选择颜色。SD-WAN系统中最多可以配置7个BIO,每个BIO可以根据IP地址段、应用、DNS或协议来定义和抓取感兴趣的流量。
    • 区域选择:介绍了BIO的区域选择,通常在大规模组网时使用。可以根据国家或地区来选择BIO的使用范围,例如中国、亚太地区或美国。
    • 拓扑结构:讲解了SD-WAN的拓扑结构,包括mesh组网、hub-spoke组网和区域内的hub-spoke组网。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。
    • 链路优先级:解释了链路优先级的设置,用户可以选择优先级最高的路径作为主路径,并设置备份路径。还介绍了cross connect选项的使用场景,当站点之间无法建立隧道时,可以通过cross connect来解决。

  • 链路选择策略:介绍了链路选择策略,包括SLO的设定、链路绑定策略以及不同策略之间的区别。详细解释了高可用性(HA)、高质量(HQ)、高吞吐量(HT)和高效率(HE)策略的不同之处,以及它们在包复制、FEC等待时间和转发模式上的差异。

    • SLO设定:讲解了SLO的设定,包括链路延迟、抖动和丢包率的容忍阈值。用户可以根据这些阈值来设定链路的性能标准。
    • 链路绑定策略:介绍了链路绑定策略,用户可以根据SLO设定的阈值来绑定链路,并设定链路的优先级和备份策略。
    • HA策略:详细解释了高可用性(HA)策略的特点,包括1:1的包复制比例和0秒的故障切换时间。HA策略可以实现最高的可用性。
    • HQ策略:讲解了高质量(HQ)策略的特点,包括1:5的包复制比例和80毫秒的FEC等待时间。HQ策略可以实现较高的质量,但无法达到HA的1:1包复制。
    • HT和HE策略:介绍了高吞吐量(HT)和高效率(HE)策略的特点,包括80毫秒的FEC等待时间和不同的包复制比例。HT和HE策略在转发模式上也有所不同。

  • Waterfall和Balance转发模式:解释了Waterfall和Balance转发模式的区别。Waterfall模式将所有流量发送到主链路,而Balance模式则在多个隧道之间均衡分配数据包。强调了在选择策略时需要考虑这些转发模式的不同。

    • Waterfall模式:详细讲解了Waterfall转发模式的工作原理,所有流量会发送到主链路,只有当主链路使用率达到80%时,才会使用次优路径进行备份。
    • Balance模式:介绍了Balance转发模式的工作原理,流量会在多个隧道之间均衡分配,不会区分主路径和备份路径。
    • 策略选择:强调了在选择链路策略时需要考虑Waterfall和Balance转发模式的不同,并根据流量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。

  • 链路排除策略:讲解了链路排除策略,包括根据SLO设定的阈值来排除链路的方式。解释了在选择underlay或overlay时如何根据链路性能来排除链路,并强调了这种策略在Waterfall和Balance模式下的应用。
  • QS配置:介绍了QS配置,包括Boost的开启方式、烂侧和万侧标签的使用。解释了在LAN侧和WAN侧打标签的区别,并强调了这些配置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。
  • 链路重新排序频率:讲解了链路重新排序频率的设定,包括激进、中等和保守三种选项。解释了这些选项在检测链路性能变化时的不同,并建议通常使用中等选项。

您需要登录才能查看其余内容。请 。 还不是会员? 加入我们

This Post Has One Comment

请登录评论。

Hide picture